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共青团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发布者:党办校办 [发表时间]:2010-05-04 [来源]:济大党办校办 [浏览次数]:

济大党字〔2008〕5号

各部门、各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组部、教育部等十四部委《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广大高校毕业生及时进入各行各业就业,改善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可以解决广大毕业生个人的长远发展问题,解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对于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学校进入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作为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这要求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学校一项战略性工作抓实抓好。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全面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1.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学校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任,分管副书记、副校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常设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划拨就业专项经费,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学院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2.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目标考核体系。要形成学校统筹协调指导,学院为实施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要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考核实施办法,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把就业指导、市场培育、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作为职能部门、学院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分解到岗到人,抓好落实。

3.努力营造全员关心、支持、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氛围。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不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它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需要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配合,需要全体干部、教师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增加社会急需的专业,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应适当控制招生规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品牌”意识,提高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2.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竞争力,是提高就业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要通过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培养一大批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在人才培养和创建优良学风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指导、生活疏导、成才引导,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推进人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和办学优势,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和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等活动成果,遴选创业项目,论证管理运营模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探索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认真抓好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把《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或通选课,分阶段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注重与专业学习、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实现由就业方法指导向职业规划指导的转变,并逐步构建学生成才、就业的导航体系。

2.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政策,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准确找好自身定位,自觉地把国家需要和个人志向结合起来,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增强就业的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基层意识。

3.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为毕业生接触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要把实习实践活动同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组织有一定择业倾向的学生到相关用人单位参观、考察,使毕业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体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工作条件、发展环境等情况,为供需双方提供互相了解和选择的机会,为毕业生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1.努力培育校内就业市场,搞好各类招聘活动。要积极组织举办校内招聘活动,尤其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就业目标市场,吸引用人单位来校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企业专场宣讲招聘会,减少毕业生招聘成本,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提高招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为基础,建立一批相对固定的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趋向,加强与重点地区、重点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走访,加强沟通,保持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

3.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手段。要下大力气建设好就业工作网站,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建好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要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为学生提供可靠、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网络招聘月(周)活动,使网络招聘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渠道。

4.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支持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要扎实有效地推进“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要加强与偏远地区基层工作毕业生的联系,切实帮助他们在基层学以致用、建功立业。

5.加强困难家庭毕业生的重点帮扶。要针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特点和需求开展就业指导,尤其是为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及时帮助解决就业困难。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就业工作队伍。要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按照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2.加强就业工作的调查研究。要分析就业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列出专题,通过科研立项、外出考察、撰写论文、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思路,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服务到位。要完善就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具体工作流程化,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务实高效。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就业政策公开、就业信息公开、评优推荐公开,自觉接受广大毕业生的监督。要加强就业工作人员自身修养,树立窗口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以良好的风貌、踏实的作风、优质的服务,赢得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信赖。

附:济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名单

中共济南大学委员会

2008年3月25日